最近 Wan 2.1 等新模型出来有一段时间了,但官方页面经常出现排队拥堵的情况。作为一名对前端性能优化感兴趣的开发者,我做了一个小实验,想探究一下不同访问方式对 AI 服务响应速度的影响。
实验背景
我注意到很多人抱怨在高峰期访问新模型时需要等待很长时间。于是我搭建了一个简化版的访问页面:
这个页面通过 iframe 嵌入了原始服务,但做了一些前端优化:
- 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加载
- 优化了页面结构
- 实现了懒加载策略 ## 我的疑问
- 在相同网络条件下,通过优化后的页面访问和直接访问原站点,哪个响应更快
- 在高峰期,Hugging Face 的 API 会优先响应哪边的请求?是官方页面还是第三方嵌入
- iframe 嵌入是否会影响模型的性能表现
初步观察
经过几天的测试,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:
- 在非高峰期,两者响应速度差异不大
- 在某些时段,优化后的页面似乎加载更快
- 生成结果的质量没有明显差异
邀请大家参与测试
如果你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,欢迎访问
- https://www.wan21.info/
- https://www.sesameai.info/
- 进行测试,并与官方页面进行对比。特别想了解:
- 那边的加载速度如何
- 是否遇到过排队等待的情况
- 生成视频的质量有差异么
- ## 技术讨论 从技术角度讲,我个人好奇 Hugging Face 是如何处理 API 请求优先级的。是按照时间顺序,还是有其他因素。 这个小实验可能对我们理解 AI 服务的负载均衡和访问优化有一些启发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独立开发前线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91wink.com/iframe-%e4%b8%8b%e8%ae%bf%e9%97%ae%e6%80%a7%e8%83%bd%e7%9a%84%e4%b8%80%e7%82%b9%e5%ae%9e%e9%aa%8c%e4%b8%8e%e6%80%9d%e8%80%83/